为保“中国方案”稳定落地 大众中国CEO贝瑞德续约三年

  • 2025-07-15 07:14:17
  • 470

经济观察报记者刘晓林7月10日,大众汽车集团传来消息,为确保中国战略的持续落实,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召开会议,提前与集团董事会成员、中国区负责人贝瑞德续约,新任期为三年,至2028年夏。这意味着,接下来三年,贝瑞德仍将主持大众在中国的业务。

“稳定的管理层对于(中国市场)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大众汽车集团表示。贝瑞德的第一个三年任期将在7月30日结束,但大众目前正处在转型成果交付倒计时的关键节点,大批新车即将推出市场,接受市场验证。

贝瑞德过去三年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大众在华产品的研发,以及落实“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下的一系列投资,这也是大众在中国的第二轮大规模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主帅留任比临阵换帅更为明智。

大众转型关键人物

贝瑞德1993年进入大众集团,2020年升任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2022年,贝瑞德迎来职业生涯的关键点。当年7月,随着激烈的高层“宫斗”尘埃落定,时任大众汽车集团CEO、备受关注的变格派代表赫伯特·迪斯选择了离职,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博穆接任,大众自此进入新一轮战略周期。

一个月后,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对中国的管理架构进行调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全新董事会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的跨品牌中枢决策组织,以提升决策效率和决策灵活度;同时,加速在中国的研发工作,加强跨品牌协调能力。

贝瑞德成为这一全新战略的核心人物。2022年8月1日,贝瑞德以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的身份,从大众乘用车品牌全球CEO的职务上,转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会主席。

新的架构赋予大众集团中国区更多的决策权和自主权,54岁首次来到中国的贝瑞德也信心百倍,为传递大众“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部署,他成为使用社交媒体最积极的跨国车企中国总裁之一。

过去三年,被大众集团定义为“全速推进在华业务重塑”的关键过渡期。战略的核心是快速推动智能电动车的本土化研发,深度融入本土生态。在高达500亿元的总投资下,大众在中国的布局有了重大变化:在合肥设立的研发中心“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与大众安徽一起,构成了大众在中国的新总部基地;奥迪与上汽合作推出了AUDI电动车品牌,并与华为建立技术合作,使大众在“中国专属方案”上走在了合资品牌的前列。

此外,大众集团与小鹏、地平线、中科创达及国轩高科等本土车企及科技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推出了本土化的车型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将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30%,成本优化40%。

交付倒计时

随着大众集团的转型投资在2024年达到巅峰,“变现期”即将来临。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大众集团展示了首批在中国开发的电动智能化车型,并宣布正式进入战略成果“交付模式”。根据计划,自2025年下半年起,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将陆续交付中国客户,包括纯电动奥迪E5Sportback、奥迪Q6Le-tron,以及燃油车型奥迪A5L和A5LSportback等。2026年,大众集团在中国的“交付模式”将再提速,计划在华推出超过20款全新智能网联车型,覆盖包括燃油、纯电、插电式混动以及增程式等多种动力形式,并借此提高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

在中国转型投资的效果,不仅仅是衡量贝瑞德在华业绩的标尺,也是大众集团检验其战略有效性的重要凭证。目前外界对大众集团的转型存在一些诟病,主要是大众集团对华投资效益持续下滑。2024年,大众集团从中国合资企业中获得的投资收益为17亿欧元,同比下滑了33.5%,对集团总利润的贡献率从高峰时期的30%降至不足10%。大众集团预计,对华投资收益仍将继续触底,并承诺在2027年迎来反弹。

从在华转型节奏来看,完成研发架构的调整是第一步,未来三年才是大众集团转型落地的关键期,大众集团开发的电动车将与中国品牌的电动车正面竞争。大众集团对贝瑞德的续约,体现了追求战略稳定的诉求。“此次提前续约,体现了监事会对中国战略快速推进、取得成果的认可,也向集团内部及华合作伙伴传递出坚定信号:大众汽车集团将全力支持中国区的转型方向,并持续深化本土布局。”大众集团方面表示。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作为主席的贝瑞德,大众中国董事会的其他主要成员都进行了更替,包括奥迪品牌、CARIAD和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的中国区CEO。7月1日,来自大众集团总部的齐泽凯接替孟侠担任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未来三年,贝瑞德将带领全新的管理层面对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