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签署法案, 把国内矿产收益, 全部转入美乌共同基金账户!

  • 2025-07-21 22:48:12
  • 862

前言:

作为西方的代理人,乌克兰已经经历了三年多的战火,整个国家几乎被打得满目疮痍,民众死伤惨重,损失上百万。更令人心痛的是,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几乎被转送到了美国,而欧盟则急于要求分一杯羹。最可悲的是,乌克兰最终却连加入北约的承诺都未能得到。泽连斯基在这场博弈中,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满盘皆输。如今的乌克兰,已经变成了“欧洲的子宫、中国的粮仓、美国的矿场”。

最近,泽连斯基刚穿上西装,出席了北约峰会,还与特朗普进行了长时间的面对面交谈。谁料,特朗普在会后马上宣布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甚至将已经运送到波兰的武器重新装船送回。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泽连斯基焦急万分,急忙请求与特朗普通话。

在这次通话中,泽连斯基显得尤为礼貌,表示乌克兰人民对美国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称双方共同捍卫自由与独立,取得了许多成就。接着,两人还探讨了在防空领域的合作机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在交流中使用了“机遇”这个词,令人感到既奇怪又意味深长。

特朗普虽然名义上是美国总统,但本质上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对于没有实际利益的事情一概不做。乌克兰显然并非像以色列那样拥有深厚的战略关系,想要美国继续提供军援,最终还是需要交出真金白银。泽连斯基面对特朗普的强硬态度,最终只能屈服,将矿产资源的收益当作筹码。

矿产协议的签署与背后的陷阱

2023年7月3日,乌克兰最高拉达宣布,泽连斯基根据之前签署的《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正式批准了一项国内法案,允许将乌克兰所有矿产开采所得的收益全部投入一个专门的基金中。这份协议,实际上被称为“美乌矿产协议”,是在今年5月1日,乌克兰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共同签署的。

根据协议规定,乌克兰必须将国内所有矿产的收益,包括金属、稀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全部注入该基金中。而美国则不需要承担任何投入,却能拥有该基金50%的股权,并且在基金的管理层中占据主导地位。协议中明确规定,基金的董事会共有五名成员,其中三名由美国人担任,完全掌控着基金的运作。

令人震惊的是,乌克兰为了让这些矿产收益进入该基金,还明确表示,不对投入的资金征税。这个协议签署后,不仅引发了乌克兰国内民众的广泛议论,也让一些挺乌的网友高兴得不知所措。许多人表示,这笔基金是所谓的“重建基金”,只要资金用于战后重建工作,美国就不可能将其带走。还有人认为,由于乌克兰的东部矿产大部分已经被俄罗斯占领,因此这份协议的签署似乎也没有太大影响。许多人甚至称泽连斯基是“泽圣”,认为他彻底“耍”了特朗普,把这份协议当作了巨大的胜利。

但真相远非如此。泽连斯基签署国内法案后,挺乌的网友们自然更加兴奋,认为乌克兰已经通过这一举措获得了“胜利”。然而,好景不长,欧盟很快也站出来,要求乌克兰为他们开放锂、钛、石墨等关键矿产,并与欧盟签订类似的协议。实际上,欧盟此举无非是为了确保能够从乌克兰的矿产资源中分得一杯羹,这种要求其实也可以被视作“利益均沾”。

这种情况与中国在清朝末期的历史十分相似。当时,列强各国不断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榨取资源,每当一国通过强权要求索取利益时,其他列强也会迅速提出相同的要求,最终导致中国被逼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权益。对于有一定历史认知的人来说,乌克兰的现状不禁让人产生“利益均沾”这一词的回响。

如今的乌克兰,正面临着类似的困境。美国通过矿产协议将乌克兰的资源大肆搜刮,而欧盟则也不甘示弱,要求同样的待遇。对于乌克兰而言,除了继续签署相关协议,似乎已经没有其他选择。泽连斯基一直希望能加入北约,但特朗普却明确表示,加入北约的希望已经破灭。欧盟则模棱两可地表示,只有在战胜俄罗斯并解决领土争议后,乌克兰才有可能加入北约。但现实中,乌克兰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

结语:

在过去的三年中,乌克兰作为西方的代理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场上不仅血流成河,民众死伤无数,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遭到严重摧毁。而乌克兰换来的,不仅没有北约的安全保障,反而陷入了资源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困境。泽连斯基的这一系列操作,实在是“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如今的乌克兰,的确成了“欧洲的子宫、中国的粮仓、美国的矿场”,其未来何去何从,恐怕无人能够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