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结构诊断器如何自动预警结构风险隐患?

  • 2025-08-03 06:52:51
  • 287

在建筑与构筑物的长期使用中,结构老化、荷载冲击、环境侵蚀等因素可能悄然引发安全隐患。传统人工巡检难以实时捕捉微小变形、隐蔽振动等早期风险,而WITBEE®万宾科技®智能结构诊断器EN300-G通过集成多维度监测技术与智能算法,构建了一套从数据采集到风险预警的自动化体系,为建筑结构安全提供全天候守护。

一、多元感知:捕捉结构细微变化

1.针对大型建筑的微小振动,设备搭载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加速度传感器,能精准识别结构在车辆冲击、风力作用下的细微响应,捕捉传统手段难以察觉的早期疲劳信号;

2.集成温湿度监测功能,可同步记录环境因素对结构的影响,为分析材料老化、裂缝扩展等问题提供关联数据。

这些多维度数据的协同采集,让结构的“健康体征”变得可量化、可追溯,为风险预警奠定基础。

二、智能分析:从原始数据到风险识别

1.无损诊断技术:采用SHM结构健康无损识别技术与微振动诊断方法,无需破坏建筑结构即可完成监测,特别适用于古建、危房等敏感场景;

2.边缘计算能力:集成32位处理器与自研算法,可在设备端完成数据的实时分析与解算,快速识别异常振动、超范围沉降等风险,减少对云端平台的依赖,提升预警效率;

3.云边端协同:通过“设备采集-边缘分析-云端汇总”的架构,实现数据的分层处理,既能在本地快速响应紧急风险,又能通过云端平台进行长期趋势分析,预判结构健康走向。

这种“感知+分析”的一体化设计,让设备不仅能“看见”数据,更能“读懂”风险。

三、自动响应:信息传递的“预警链路”

1.实时监测与触发:设备全天候运行,当监测数据超出预设阈值(如倾斜角度异常、振动频率突变),会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同时记录异常发生的时间、位置及关联环境参数;

2.多渠道信息传递:依托4GCAT4通讯技术,设备可在无基站的情况下稳定传输数据,预警信息通过无线通信实时推送至管理平台,同步支持短信、系统弹窗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

3.数据安全保障:采用国产芯片级加密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生成动态会话密钥,确保风险信息不被泄露或篡改,为预警指令的可靠传递提供支撑。

此外,设备还具备防盗振动报警功能,当遭遇违规拆除、挪动时会立即报警,保障监测系统自身的稳定运行。

四、场景适配:覆盖多类结构

1.在桥梁监测中,可捕捉车辆荷载引发的振动疲劳,预警支座老化、梁体裂缝等风险;

2.针对城中村危房或老旧建筑,通过持续监测沉降、倾斜数据,提前发现结构失稳迹象;

3.对于古建保护,其无损监测技术可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实时守护建筑结构安全。

从微小振动的识别到风险的自动预警,智能结构诊断器为城市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助力构建更安全的城市运行体系,让建筑与构筑物的安全守护更智能、更高效,为城市生命线的稳定运行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