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船王”重出山! 再订8艘押注海工船市场

  • 2025-07-22 11:10:20
  • 480

在阔别船舶行业7年之后,昔日的中国“船王”梁小雷正式复出重返市场。

据贸易风消息,梁小雷通过其在新加坡成立的企业Sinopacific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Co., Ltd(SPEC),与国银金租合作在南通润邦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和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订造了8艘平台供应船(PSV)。

目前,梁小雷持有着8艘PSV的小部分股份。近日,中集太平洋海工和润邦海洋分别为各自建造的系列首制船S1095、N1053举行了下水仪式,预计这两艘新船将在今年年内交付。

据了解,国银金租在今年年初宣布与中集太平洋海工、南通润邦海洋分别签约建造4艘海工辅助船(OSV),每艘新船造价3000万美元,8艘总金额约为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0亿元)。新船计划在2025年至2026年陆续交付。

这是国银金租船队中的首批新建海工船,目前国银金租船队中并无任何海工船资产。根据年报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银金租在运营船舶数量共计253艘,其中散货船173艘、成品油船47艘、集装箱船13艘、LNG船18艘、客运邮轮2艘;此外集团还有8艘在建船舶,包括6艘散货船、2艘成品油船。

国银金租此次订造的系列SPP40平台供应船总长81.75米、型宽17.40米、型深7.8米,最大吃水6.3米,载重吨4000吨,设计航速13节。本船设计为电力推进,艏部设有2台管隧式侧推器,尾部设有2台全回转主推进器;并实现了集装箱式磷酸铁锂电池、燃油监测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是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一代环保型PSV。

该型船入级法国船级社,配备DP2及可更换集装箱式动力电池系统,目前为法国船级社首批配备可更换集装箱式动力电池系统的船型,其电池组能在排放控制区域或生态保护区域实现零污染航行,也能在船舶DP状态下对电力系统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极大的减少油耗以及污染。

在首制船下水仪式上,梁小雷对在场来宾与员工表示:“能够获得大家在过去18个月的支持,我深感荣幸。SPEC是一个新设立的平台,我没想到能有如此广泛的支持。”

梁小雷出生于1963年,浙江台州人。留学法国,国际贸易毕业后,1995年10月梁小雷与其父梁光夫一起创建临海春和工艺有限公司,第二年开始主要生产节日灯并出口。此后,梁氏父子又进入了电器工具、旅游用品等轻工产品的生产。1998年,梁氏父子进入零售业,在台州市开设了首家“家世界”超市门店。两年后,统领梁氏家族各个产业的春和集团成立。

凭借个人对全球船舶制造及海运市场发展变化的敏锐观察力,梁小雷于2003年3月首次进军造船行业,收购了宁波地方国有造船公司浙江造船厂,并更名为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同年11月,春和集团与法国波邦公司(Bourbon)出资7480万美元,在上海注册成立太平洋重工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出资1.39亿元收购江扬集团滨江船厂。其后,梁小雷又兼并江扬集团江都船厂。

2006年起,梁小雷投身海洋工程,春和集团开始布局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配套服务产业且发展迅猛。金融危机后,全球船市一片低迷,春和集团凭借前瞻的战略稳步发展,于2010年获得了金融危机后国内最大的10亿美元海工船订单。2008年至2011年,春和集团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7.5亿元、13.5亿元和6.04亿元。

凭借造船产业,春和集团风光无限,在鼎盛时期有员工25000余人,2012年总资产213亿元,营业收入135亿元。梁小雷也被外界称为为浙江新船王。2006年福布斯富豪榜披露,梁小雷身家有8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2014年开始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大环境等影响,航运、造船与海工等行业持续进入低迷期,产业严重过剩。春和集团的三家船厂——南通太平洋海工、浙江造船厂和大洋造船经营效益大幅下滑,由于部分银行的抽贷、压贷,致使公司经营状态急剧恶化。2015年,春和集团巨亏32亿元。

南通太平洋海工、大洋造船、浙江造船均是入围工信部发布首批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2016年4月,浙江造船因无法得到配套的融资,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同年8月,南通太平洋海工破产清算,随后在2017年被中集安瑞科收购更名为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大洋造船于2017年7月24日宣布破产清算,2018年8月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为大洋造船重整投资人,重整后更名为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在失去三家船厂的控制权后,梁小雷慢慢淡出江湖。2018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梁小雷还曾表示,希望在新的所有权下为船厂的复兴做顾问角色。

如今,梁小雷正凭借在海工船舶市场的多年经验,作为专注于海上与陆上工程项目设计与建造的第三方参与者重返海事行业。官网介绍显示,梁小雷旗下公司SPEC为海洋油气、航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和船舶运力。公司由一支具备20余年工程设计、采购及施工项目管理经验的国际化团队提供支持,致力于确保各类工程密集型、目标导向、节能高效的现代船舶资产顺利交付。

SPEC团队拥有丰富的设计业绩,涵盖平台供应船(PSV)、三用工作船(AHTS)、检查维护修理船(IMR)、散货船、液化气船船以及上部模块等多类型船舶与海工装备,已成功交付约 250艘海工辅助船(OSV)、200艘散货船、15艘液化气船和10套上部模块。

SPEC总部设在新加坡,负责亚洲和中东市场;在巴黎设有办事处,辐射欧洲和非洲市场;在上海组建超40人团队,专注船舶设计与建造。其团队还计划开发更大型OSV及AHTS,剑指海工市场更大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