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版四万亿计划来了, 德国经济会强势崛起吗?

  • 2025-07-23 07:32:44
  • 404

61家全球顶尖企业通过“Made for Germany”倡议,宣布至2028年在德国投资高达6310亿欧元!

这笔巨额资金涵盖资本项目、研发投入以及国际投资者的承诺,彰显了德国作为全球投资热土的强大吸引力。

这一计划由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泽温(Christian Sewing)、西门子首席执行官罗兰·布施(Roland Busch)、Axel Springer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多普夫纳(Mathias Döpfner)以及FGS Global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盖泽(Alexander Geiser)共同发起。

参与企业包括德国本土巨头如安联、空中客车、宝马、德意志交易所、梅赛德斯-奔驰、莱茵金属、SAP、大众汽车,以及国际大咖如英伟达、贝莱德和黑石集团。

最初,倡议宣布30家企业将投资3000亿欧元,如今新增更多企业支持,投资规模翻倍,展现了全球资本对德国经济的信心。

这些投资不仅限于工厂建设和技术研发,还包括推动绿色能源、数字化转型等前沿领域,为德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一行动旨在向全球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德国是值得信赖的投资沃土!

总理府高规格对话

德国总理默茨(Friedrich Merz)、副总理克林拜尔(Lars Klingbeil,社民党)和经济部长凯瑟琳娜·赖歇(Katherina Reiche,基民盟)在总理府与多家企业负责人展开深度对话。

默茨表示:“我们对企业展现的信任深感欣慰,这将为德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巨大价值。”他强调,这一倡议不仅推动本土经济,还向国际企业发出强有力信号,吸引更多全球资本流入德国。

此次会议聚焦如何优化德国投资环境,提升其全球竞争力。无论是简化审批流程、完善基础设施,还是推动税收优惠,企业与政府都在携手探索新路径。

默茨补充道:“这些投资将为德国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可持续增长的机遇与挑战

Ifo研究所主席克莱门斯·福斯特(Clemens Fuest)对此表示乐观,但也提出思考。他认为,这一投资热潮为德国经济注入了“强心针”

,但能否实现长期增长仍需观察。“这些承诺是否仅是短期宣传?还是能带来持续投资?”福斯特提醒,投资的落实需要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尽管如此,这一倡议无疑为德国经济描绘了光明前景。61家企业的联合行动,不仅展现了德国的工业实力,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信心样本。

未来几年,这些投资将如何重塑德国经济?又将为全球市场带来哪些新机遇?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一下“Made for Germany”倡议的两位倡导人的看法。左: 德意志银行行行长和右: 西门子CEO。

《商报》

《商报》:两位先生,你们发起的“Made for Germany”倡议已有61家企业承诺至2028年投资6310亿欧元。为何需要这样的倡议?直接投资不就足够了吗?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行动固然重要,但适当的宣传同样不可或缺。现在是推动投资的绝佳时机。今年1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欧洲还被认为不适合投资,但形势已彻底改变。

发生了什么变化?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新政府在柏林上台,推出多项正确举措。我们希望通过企业联盟与政府合作,助力德国和欧洲实现经济增长。这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扭转社会情绪,传递德国正在向前的信号。

这是否意味着企业过去过于唱衰德国?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或许有时确实如此。但当前环境提供了新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政府已在财政和改革方面迈出步伐,我们希望支持这一进程。如果更多企业加入,效果会更佳。目前,每天都有新企业加入倡议。

尽管如此,陶氏化学、拜耳关闭工厂,博世、戴姆勒卡车和西门子也在裁员。这与你们的乐观情绪相悖吗?

罗兰·布施:德国确实面临结构性挑战,如高能源价格导致能源密集型企业外迁。政府需要大胆改革,企业也需对德国保持信心并积极投资。只有双方迅速协作,才能激发经济活力。

有人批评这只是公关手段,将已有计划重新包装。对此你们如何回应?

罗兰·布施:我们讨论的是新资金和已承诺的资本。企业重申对德国的信心并兑现投资承诺是积极信号。我们常抱怨资本外流,现在正是扭转趋势的时刻。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外国投资者高度关注这一倡议。他们看到德国企业愿意投资巨额资金,也会更有信心加大在德国的投资。

有证据证明这种吸引力吗?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欧元和美元的走势显示,资本正流入欧洲金融市场。外国企业也在德国建厂以实现多元化投资。我在企业客户业务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申请贷款,计划在德国发展。

投资承诺到2028年,如何确保资金如期到位?

罗兰·布施:这需要政府大幅加快审批流程。如果项目审批耗时数年,部分投资将无法按计划实现。因此,与政府密切协调至关重要。

如何避免只是公关噱头?会有进展报告吗?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我们不会每四周派审计师检查,但对企业承诺的资金充满信心。最终的衡量标准是我们如何共同增强德国的竞争力。我们愿意明年总结成果。

罗兰·布施:我们还询问了企业的标志性项目,确保公开透明。

西门子和德意志银行具体贡献什么?

罗兰·布施:西门子正落实2023年宣布的20亿欧元投资计划,其中10亿欧元用于德国。例如,埃尔兰根的西门子科技园区专注于工业元宇宙研究,柏林的西门子城市广场则是全球城市数字化发展的典范。我们还将研发投入提高至占营收8.3%,即约63亿欧元,德国占比尤高。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德意志银行也在加大本土投资,特别是在IT和资产负债表资本领域。例如,我们正增加国防和基础设施融资能力,满足未来需求。此外,我们通过WIN倡议推动增长资本市场发展,为企业提供咨询和融资,吸引全球投资者到德国。

你们对政府的改革期望是什么?

罗兰·布施:加快基础设施审批和解决劳动力短缺是关键。我们需要更多可工作的劳动力,美国和其他地区的高端人才需更快获得签证和许可。数字化也需加速,欧盟的人工智能、数据使用、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规定需全面修订,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你们对政府实现这些目标的信心如何?

罗兰·布施:结构性改革需要勇气,可能不会立即赢得掌声。但我们的倡议显示了巨额投资潜力,激励政府继续改革。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我们不是施压,而是鼓励政府坚持改革。新政府上任十周的表现令人鼓舞,50多家企业的参与也反映了这一信心。

哪一点最令你们乐观?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政府在养老体系中加强资本市场元素的计划令人振奋,这借鉴了瑞典和荷兰的经验。

这对减少对外国投资者的依赖有多重要?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非常重要。首先,这为养老提供可持续基础;其次,公共预算无法覆盖所有投资需求;最后,欧洲每年有3000亿欧元储蓄流向美国,我们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改革留住这些资金。

5000亿欧元基础设施基金能放大到多少?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通过政府担保和公私合作,可将其放大至2万至2.5万亿欧元。

罗兰·布施: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金融资本,也适用于整体资本。

政府能否应对如此复杂的改革?

罗兰·布施:德国是出口和创新国家,必须迅速行动。我相信政府能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尽管这将是一场考验。

政府在人事问题上的争议是否让你们担忧?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企业也会有失误,但这不会动摇我们的方向。近期事件并未让我担忧。

你们对总理默茨有何建议?

罗兰·布施:政府需同时推进多项改革,时间紧迫。柯林斯协议的内容与我们的看法一致,需通过可控能源价格和快速审批提升竞争力。

这是长期合作的开始吗?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我们不是为了填补新闻空档,而是希望成为政府的长期伙伴,在数字化、资本市场、能源和劳动力市场等领域持续对话。

德国的出口模式是否过时?未来增长从何而来?

罗兰·布施:政府的科技议程指明了方向:工业AI、微电子、生物技术、制药、量子计算和高端化学品等。西门子正开发工业基础模型,提升生产效率。政府需支持企业投资和吸引人才。

如何实现快速转型?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国防投资能带动新技术发展,类似美国模式。可持续发展也是优势领域,需进一步加强。

政府如何助力?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减少贸易壁垒是关键。欧洲内部贸易壁垒相当于40-50%的关税,服务业更高。需更好利用4.5亿人口的欧洲市场。

三年后德国会是什么样?

克里斯蒂安·塞维因:希望看到经济增长率稳定在2%以上,投资落地,信心恢复,消费增加,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的工业和增长引擎。

罗兰·布施:新技术被视为机遇,我们在工业AI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维持出口优势。